由於高溫天氣下,若攝入水分不足,人體水分就會大量丟失,導致身體出現缺水狀態,進而引發尿液濃縮。而尿液濃縮時,礦物質與酸鹽就會變成細小堅硬的沉積物,就會引發腎結石。這就為什麼我們總說要想預防腎結石,及時補充水分很有必要。

除了喝水,這些食物也最好少吃!
引起結石的原因有很多,最常見是草酸鈣,大約有8成的結石因它而起,此外還有一部分腎結石是由磷酸鈣、尿酸鹽或者磷酸銨鎂而引起。
那麼,在日常生活中到底有食物存在容易引起結石呢?腎結石患者又該如何避免呢?

第一,高草酸鈣食物
由於草酸進入尿液後,與其中鈣結合形成草酸鈣,而草酸鈣溶解度又很低,所以容易析出成為結石。
像菠菜,芹菜,青椒,香菜,豆類食品等富含草酸的食物,腎結石患者若經常服用會加重身體內草酸堆積,加重病情。

第二,高鈉食物
由於腎臟需要過濾身體內雜質,而鈉離子若攝入過多,就會加重腎臟負擔,讓腎臟頻繁工作,加重腎臟負擔。
因此這就為什麼,醫生推薦腎臟結石患者每日鹽攝入含量不應超過6克。

第三,高嘌呤食物
由於嘌呤在人體內會轉化為尿酸,過多的嘌呤又會加重尿酸鹽結石。
不過很多人會認為,豆腐這些豆製品是否算是高嘌呤食物呢?
事實上,干大豆的確含有較多的嘌呤,但經過浸泡後很多嘌呤都會除去。豆漿與豆腐又往往含有大量的水,從而稀釋嘌呤的濃度,所以豆腐與豆漿在製作過程使用大豆較少,自然含有嘌呤也就有限。
高脂肪一旦攝入過多,人體就會減少腸道內可結合的鈣質,造成鈣質與草酸局部堆積,新陳代謝受到影響,雜質也無法及時排除體外,對腎結石患者可不是小的負擔。

腎結石患者,是否要多補充鈣?
大家都知道,鈣攝入量不足會增加結石的風險,但並不代表攝入越多鈣就越好。
富含鈣的食物由於能結合食物中草酸,避免了草酸被吸收。
但鈣片可就不一樣,由於會在人體短時間吸收大量鈣,尿中的鈣增加,結石原料也就增加,結石的隱患也就跟著多。
所以,即便是對結石風險較高的人群,依然需要攝入適量的鈣,另外動物蛋白攝入過多,尿中的鈣也就增加,也是會影響草酸鈣、磷酸鈣的形成。

也許有人會問:那菠菜與豆腐到底能不能吃呢?
事實上,要想形成結石,草酸還得需要先到尿液,與尿液中的鈣結合。
若將含有草酸較高的食物與鈣較多食物一起烹飪,在腸胃之中就很快結合,人體自然難以吸收,更不會進入尿液成為結石。
所以,菠菜豆腐當然能吃,但只是小康醫生不怎麼對菠菜感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