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有糖友說,我已經吃得很少了,為什麼血糖還是很高?
其實糖友在控制飲食方面,並不是一味的減少飲食的量,而是要合理搭配,合理安排,學會一些飲食技巧,才能管好自己的餐後血糖。
這4個飲食控糖技巧,糖友得會用。

一.粗細搭配
粗細搭配有四重含意。
1.是粗糧和細糧搭配。精白面、精米等加工過度的食物,口感會明顯增加,但是大量的維生素、礦物質及膳食纖維會丟失。所以要精加工和粗加工的食物搭配食用,以彌補營養不足。
2.是主糧和雜糧搭配。主糧指稻米和小麥,雜糧指小米、高粱、玉米、燕麥、蕎麥等。主糧的膳食纖維含量少,通過搭配含膳食纖維多的雜糧,可以達到食物在胃腸道排空慢,消化吸收慢的效果,從而延緩餐後血糖的升高。
3.是谷薯類和豆類搭配。谷薯類所含碳水化合物比例較高,蛋白質不足,豆類含有大量的植物蛋白,兩者搭配可以取長補短,平衡膳食營養。
4.是烹調時粗細搭配。不要將食物做成泥、碎、粥、汁,要儘量保持食物的原貌。食物能生吃的儘量生吃,這樣既能保持食物的營養價值,又能保住食物的膳食纖維。
二.葷素搭配
葷素搭配是指我們的餐桌上不能只有肉類,必須有一定比例的蔬菜和水果。
首先,是葷菜,肉類既有蛋白質,又有油脂,所以在選擇時最好選擇含油脂少的白肉(家禽肉、魚肉),防止脂肪占比過高而使每天的總能量超標。
其次,蔬菜要以綠葉蔬菜為主,其他瓜類蔬菜可能會因升糖指數太高,不適合糖尿病病人過多食用。食用根塊類蔬菜,如馬玲薯、藕、淮山、芋頭等,因其含碳水化合物高,最好歸為主食中,不宜作為蔬菜食用。
第三,水果可以作為糖友在兩餐之間的加餐,當你血糖控制良好時,每天3兩水果是沒有問題的。如果血糖控制不佳,仍想食用水果就得減少25克主食。各種水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都不相同,食用時需要查查或者看看營養成分表,根據自身的情況選用合適的水果。
三.定時定量
每天進食要做到定時定量。定時的目的是讓食物有時間在胃腸道中充分的消化吸收,兩餐的間隔在5小時左右,以防止兩餐的時間間隔太短,食物消化吸收不充分,食物淤積在胃腸道中。
如果不定時進餐會引起餐後血糖升高,同時導致淤積胃腸道的食物發酵、細菌繁殖,引起腹漲,導致胃腸不適或胃腸道細菌感染。
定量的目的是讓每餐的飲食中各種營養素搭配合理,每餐的總能量達標,不讓餐後血糖升高。
定量就要求糖友能在計算好的總能量內,按每餐的需求根據活動量安排好進餐的食物量,並且按照食物交換份法做出每餐的具體食譜。
在制訂具體食譜時,既要保證營養均衡,又要保證食物的多樣性,以確保餐後血糖的平穩。
四.掌握進餐順序
糖尿病病人吃飯除了營養均衡等技巧外,進食的順序也是其中技巧之一。
第一步,喝湯。糖友最好別喝湯,如果要渴湯應在餐前10分鐘喝,待湯在胃內排空後再進食其他食物,以免食物在胃裡與湯混合成糊狀,加快食物的消化吸收。
第二步,吃蔬菜。蔬菜儘量做到生吃,生吃蔬菜能保持營養、維生素、膳食纖維不被破壞,這祥既能增加飽腹感,又能延緩血糖升高。
第三步,吃蛋白質。蛋白質來源主要是肉、蛋、奶,建議吃家禽、蛋、奶,少吃含脂肪高的紅肉,以免血脂、血糖升高。肉類烹調以水煮為主,燉湯、蒸、炸等的少用,以免消化吸收太快,導致餐後血糖升高快。
最後一步,吃飯。可以選擇米飯、米粉、麵條、餅,儘量不吃或少吃發酵或膨化食品。發酵、膨化食品消化吸收快,餐後血糖升高也快。也不能吃粥和米糊,這類食物升糖指數高,消化吸收快,食用後餐後血糖會直線上升。
除上述飲食技巧外,餐後60-90分鐘運動也有助於控制餐後血糖的上升。糖友降血糖是個持久的工作,飲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。希望大家學習了這篇短文,餐後血糖控制得更穩定。
作者:向建平 主任醫師
作者單位: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內分泌科
國家代謝性疾病臨床中心懷化分中心
懷化市糖尿病康復協會會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