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情感文學小屋
王淑雅是外地人,29年前她被表妹從老家帶了出來,在異鄉打拚時遇見了張兵泉,那一年她剛滿20歲,張兵泉23歲,兩個年輕人墜入愛河,談起了戀愛。王淑雅姊妹六個,她排行老四,由於家庭十分貧窮,農村父母只讓她讀過3年書,雖然文化程度低,但這個女孩子性格要強,一直有個走出大山的願望。

在與張兵泉交往一年後,王淑雅和他領了結婚證,同年張兵泉給了岳父岳母三千塊錢彩禮。王淑雅的公公婆婆是能人,改革開放這場大風剛刮不久,他們就坐火車去沿海地區批發貨物到本地出售,掙了不少錢,張兵泉家裡是十分有錢的。一開始,王淑雅的父親堅決反對女兒遠嫁,但女兒婆家願意給三千塊錢彩禮錢,他們便沒有再反對。
王淑雅嫁進婆家的第九年,張家出了一件大事,公公在外面做生意與人發生爭執,失手將人打死了,婆婆也受到牽連,雙雙入獄,在賠償完之後家裡還背負了一筆債務。那一年,王淑雅已經有兩個孩子,一個八歲的兒子,一個五歲的閨女。丈夫張兵泉為了替父還債,遠走他鄉打工掙錢,四年後才將家中所欠債務還清。在這四年期間,王淑雅又生了個兒子。

王淑雅是個苦命的女人,她本期望著與丈夫同甘共苦,努力照顧好這個殘缺的家庭,但天不遂人願,丈夫張兵泉在煤礦打工時遭遇塌方,連屍體都沒有找到。後來煤礦負責人找到她,願意賠償十萬塊錢了結此事,為了三個孩子,王淑雅簽了協議。
丈夫走後,王淑雅獨自一人拉扯三個孩子生活,好在孩子們都十分懂事、聽話,讓她這個農村母親十分欣慰。大兒子張強上大學一年級那年,王淑雅做了一個腫瘤手術,前前後後花了5萬多元,女兒張甜甜體諒農村母親不容易,瞞著媽媽輟學回家打工掙錢,王淑雅沒有辦法阻攔女兒,畢竟這個家庭急需用錢。後來王淑雅和女兒合力將張強、張健供完了大學,女兒是家裡的功臣。
哥哥、弟弟大學畢業後家裡的生活條件才慢慢改善,張甜甜才安心出嫁。又過去了十多年,在農村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王淑雅再一次病倒了,醫生說胃裡腫瘤惡化,時間所剩無幾了……

醫生交代完後王淑雅開了點止疼藥便回家了,她自己也沒有什麼遺憾,家裡出了兩個大學生,女兒也嫁了個好婆家,她可以放心的離開了。到家後,王淑雅給子女打電話,交代了自己的病情,希望這段時間孩子們都能回來陪陪自己,但讓她沒有想到的是,只有女兒馬上趕過來了,兩個大學生兒子卻說等過段時間再回來。
王淑雅心涼了,比較兩個兒子,孝順的女兒帶著孩子一直留在娘家陪她。女兒得到了驚喜,農村母親交給了張甜甜一個木頭盒子,打開後是一個成色相當好的玉鐲子,她告訴女兒,這個玉鐲子是婆家祖傳寶貝,賣掉它下輩子生活不愁。
張家親戚知道這件事情後都譴責張強與張健兄弟倆人,說他們忘恩負義,不懂得感恩。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,然而已經被許多人丟掉,其中不乏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,大家又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呢?
註:原創情感文學故事,圖片來自網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