羽毛球停頓技術,迫使對手增加二次啟動,消耗對手體力,打斷節奏

2019-08-05     舒信育     反饋

以前打球時,沒有停頓一下再擊球的習慣,也不會停頓,球一過來,本能的反應就打過去了,也沒人說我打得不好,無論我是搓球還是高遠球,穩定性和殺傷力都不錯,停頓似乎是正月十五的兔子——有也過,沒有也過。

但後來碰到了老司機就不一樣了,他們沒我跑得快,沒我體力好,但是總是被他們騙,總是很氣惱、總是輸給他們,再他們的帶領下慢慢的我也學會了停頓,成為了人們口中的老司機。

黑衣男用停頓打對手的反方向

停頓,一般應用於網前,與其他網前技術組合使用,但是與以前我們學的網前擊球爭取高點擊球的觀念不同,它的擊球點是故意降低以達到誘騙對手的目的,尤其是對於二次啟動差的人來說,更是致命打擊,經常使用停頓打對手,可以很好的消耗對手的體力(因為要經常使對手二次啟動),同時打亂對手的預判。

林丹(白衣)慣用技巧停頓,使石宇奇(藍衣)的二次啟動也沒夠到

球場上,停頓應該怎麼用呢?

. 步伐迅速到位,搶到高點,只有提前到位才能為停頓做動作留出空間;

. 步伐到位後,伸出球拍,搶到高點,等待來球;

. 在球的下落過程中,球與拍面快接觸時,以肘關節為支點,拍面與球同時下移(球下落的速度要和球拍下拉的速度相近,這樣才能保證二者的同步);

觀察擊球的瞬間

. 此時用餘光觀察對手的跑位,然後把球打到對手的反方向;

停頓技術的使用目的是為了迫使對手增加二次啟動,打亂對手的擊球節奏形成被動擊球甚至直接得分,這樣既可以消耗對手,又可以在對手被動回球時「趁亂下手」,下面就一一分析停頓的各種使用情況以及對對手造成的影響:

解析上圖:林丹(白衣)直接把擊球點放到了最低點,這種情況給對手兩個選擇:

你要是上網,我有時間挑後場;

你要是後退,我則可以放網前;

所以導致石宇奇(藍衣)不敢提前移動,直到林丹出球後,石宇奇才被迫二次啟動。

解析上圖:因達農(紅衣)最後放網時,有一個身體整體先下後上的動作,目的是為了通過晃動身體來欺騙戴資穎(藍衣),從而使戴資穎二次啟動擊球。

解析上圖:因達農(紅衣)提前到位,而戴資穎(藍衣)的站位有預判對手挑後場的動作準備後移,但因達農實際看到了對方的移動意圖,放了一個網前。

解析上圖:戴資穎(藍衣)搶到高點,因達農(紅衣)也不敢提前移動,當雙方都會應用停頓時,提前移動容易被對手識破。所以要絕對沉的住氣。

解析上圖:戴資穎(藍衣)同樣搶到高點,瞬間的停頓令對手以為要放網,當對手稍微向前移動時,瞬間變換手法推底線。

解析上圖:林丹(藍衣)連續的停頓勾對角和推對角底線(老司機的套路講真有夠深)!

假推真放:

解析上圖:戴資穎(藍衣)搶到高點,此時因達農(紅衣)正準備被動的後退防守,戴資穎順勢放網。

解析上圖:陳曉欣(藍衣)下壓上網後,陳雨菲(白衣)被動接球後「驚慌未定」時,陳曉欣動作下沉以達到停頓的目的來誘騙對手

假放真推:

解析上圖:注意因達農(紅衣)最後的停頓動作

解析上圖:因達農(紅衣)搶網後,通過隨球的飛行軌跡引拍來欺騙對手,當戴資穎(藍衣)準備上網時,瞬間打反方向。

接發時:

1/2
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