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所周知,身體好不好,五臟六腑說了算。
人體各器官都保持正常運作,人才不容易生病,否則「牽一髮動全身」,各種疾病乘虛而入。
那麼,平時如何養護心肝脾肺腎呢?
下面,養生君為大家推薦5個小功法,一對一養好五臟,簡單有效易操作,大家不妨試試看哦。

心:養心操
心臟被稱為「君主之官」,統領五臟六腑共同進行生命活動;「心藏神」,這就又包含了人的情志、精神。
所以養心,既養心臟,也養心神,平時可以抽空做做養心操,可以養護心臟,舒緩心情,放鬆情緒。

具體操作方法如下:
第一步,將兩手掌心的勞宮穴進行對搓,搓個3-4分鐘,搓到兩個掌心發熱即可,這對調理心臟機能大有裨益。
第二步,搓熱掌心後,雙手合十,讓手掌的大魚際從上往下按揉胸口兩乳之間的膻中穴,搓5分鐘左右,使膻中穴局部發熱,可以寬胸理氣,調節心臟功能。
第三步,搓完膻中穴後,用掌根,由膻中穴向下推,兩手交替,共推5分鐘,能起到理氣的作用。
這套養心操做完,也就15分鐘左右,非常方便,重在堅持。
肝 :常閉雙眼
中醫很重視肝主藏血的功能,認為「人臥則血歸於肝」,也就是說,人只要閉上眼睛或者一睡著,肝臟就開始休整,發揮其藏血功能。
因此,傳統養生非常強調閉眼養肝。
閉眼的動作就簡單了嘛,隨時隨時都能做,不管是閉目養神、日間小憩還是夜間按時睡覺,都是在養肝血。
當然,最好是選擇安靜的地方閉目獨坐,排除一切雜念,安心養神,有助疏通全身經絡、氣血流暢。

另外,「肝受血而能視」,閉目的同時可配合眼功練習,可改善眼睛疲勞相關症狀。
具體做法是:
輕輕地閉上雙眼,用兩手大拇指從內眼角向外揉擦24次,或兩手四指併攏,覆在雙眼上,先由內向外輕輕轉摩24次,再向內轉摩24次。
脾:單舉手臂
脾胃為後天之本」,養好了脾胃,身體才有健康的本錢。
源於八段錦一個小動作:單舉手臂,對脾胃有很好的調節作用,在宋代的時候就已流傳於世。

具體做法是:
第一步,自然站立,兩膝微微彎曲,兩手捧在小腹前,掌心向上;
第二步,左手翻掌經過胸前往上舉,右手翻掌向右胯旁下按,兩掌一上一下撐開,同時兩腿站直,把整個身體拉伸開;
第三步,略停兩秒後,兩手原路返回,重新合於小腹前,全身放鬆;然後換為單舉右手,重複30次。

這個動作看似簡單,想做到位就有講究了:
手臂上舉時緩緩吸氣,小腹微收;單臂上舉至頭頂時,力達掌根,感受撐天拄地的勁力,使身體對拉拔長;手臂下落時慢慢呼氣,小腹微松,儘可能地呼盡體內濁氣。
整套標準動作下來,有松有馳,相當於給脾胃做了一次溫柔的按摩,刺激脾經、胃經,以達到舒筋活絡、調理脾胃的作用。
肺:以笑養肺
肺主氣,主呼吸之氣,也就主一身之氣。
養肺的方法有很多,最便宜好使又有效的,其實就1個字:笑。
別以為本君是在開玩笑,俗話說:笑一笑,十年少,這延年益壽的奧秘就是從健肺開始的。
中醫早有「長笑宣肺」的說法。笑能使胸部擴張,人在笑中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,調節人體氣機升降,清理呼吸道,使呼吸通暢,還能擴大肺活量,改善肺部功能。

會心之笑:笑自心靈深處,笑而無聲,可使肺氣下降與腎氣相通,收到強腎之功效;
自肺腑的微笑:使肺氣布散全身,我們的面部、胸部及四肢肌群會得到充分放鬆;
開懷大笑:可以宣發肺氣,尤其清晨鍛鍊時,使肺吸入足量自然清氣,呼出身體中的廢氣,加快血液循環,調和心肺氣血。
腎:踮腳尖
腎藏精,主骨生髓,為先天之本,因此養腎氣很重要。
養腎氣有一個最簡便的小動作:踮腳尖,八段錦「背後七顛百病消」一式,強調了其益處。
基本方法是:
把雙腳併攏著地,用力抬起腳跟,然後放鬆落下,重複20-30次;踮腳尖的同時配合收肛提臀,還可預防痔瘡。

踮腳尖可刺激足少陰腎經、疏通足三陰經,使體內的氣向上運行,從而溫補腎臟、激發中氣、改善腎功能;
同時通過刺激腎經系統,誘發全身震盪,柔和地按摩五臟六腑,從而起到消除百病的神奇功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