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是人生處處如戰場,不想輸得太不好看了,有些事情就得考慮周到才行。你不動心眼,保不齊人家無時無刻不動,想要把握住自己的人生,不被動才能搶戰先機,這一點有多重要,下面你就會發現了。

當初我結婚的時候婆家給了彩禮,而我娘家則出首付款陪嫁了現在我們住的房子。說到兩家的經濟狀態,我娘家比婆家要好得多,至少我家是這個城市的土著,而婆家則在鄉下。
以前公公在的時候他們條件還算不錯,可是幾年前公公過世了,家裡的主心骨便成了我老公。於婆婆而言,總歸還是天塌了半邊,兩個男人的重要性是無法放到一起比的。其實彩禮跟首付也差不多,只是這套房子寫的是我的名字,等於是屬於我的婚前財產。
我娘家並沒有想占他家便宜的想法,只不過是為了我的以後打算,想讓我擁有一點底氣跟尊嚴而已,為此,娘家把他們給的彩禮壓箱底給我帶過來了,這段婚姻對於我婆家來說,只賺不賠,他們沒有什麼損失與吃虧的。

婚後我老公幾次跟我說,婆婆一個人在老家,身體也不好,我當時也沒做多想,就接過來跟我們一起生活。沒過半年,他姐姐離了婚,以前嫁的姐夫也是這個城市的,離開夫家看到自己母親跟弟弟都生活在這裡,很自然就投奔我們而來,當天我都沒在家,是我老公跟婆婆安排的。
就這樣,我們從兩口之家,頓時變成了5個人一起生活(大姑姐離婚還帶著女兒一起過來的。),成天家裡吵吵嚷嚷,熱鬧非凡。這些也就算了,我雖說喜歡清靜與整潔,自打家裡多出這麼些人,已經有點變市場的節奏了,可是看在老公的面子上,我從來沒說過什麼,已經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在忍耐她們了。

可是生活總是那麼多少有些不可理喻,你拿真心待明月,明月偏偏照溝渠。在我婆婆跟大姑子看來,我在結婚這件事情上面似乎占了她們家多大的便宜。
她們有她們的私心跟想法,我沒辦法一一操縱。自打那之時,這兩個女人湊到一起就嚼舌根,認為我既得了彩禮,又將房子記於名下,好處全讓我得了,他們家虧大了。作為這個家的長輩,婆婆總是有主人翁的意識。兒子才是自己的親生,兒媳只是嫁過來的,是因為自己兒子優秀,我們才會有現在的生活。因此她一點也沒有感激或體貼我的想法,反而抱有一種吃虧受委屈的心態,可想而知,沒多久我們之間便產生了諸多意見,婆媳矛盾越來越尖銳了。

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婆婆總是慫恿自己兒子找我拿彩禮出來,說要幫自己女兒買房子,意思是這才公平。而我老公被他自己的媽媽、姐姐成天在耳邊灌溉這些看法,也聽信了她們那套說辭,認為便宜我娘家不如對自己家人好,居然真的跑來跟我開口道:「老婆,彩禮拿出來。」「好,老公,讓婆婆去跟姐姐住。」我家也不差他們家這點彩禮,只要婆婆答應從此以後由他姐姐養老,那拿出來就拿出來吧,我也不差這點錢。我倒要看看,她們有沒有這種氣魄!

按道理來說,陪嫁付首付與婆家給的彩禮其實並不太對等,如果公平起見,房子至少婚前就得商議記於夫妻兩人名下才合適,畢竟貸款是要由兩人一起還的,那是一筆遠遠高出首付的數目,這才是引發爭議與矛盾的最重要誘因之一。
當然,女方家不是出於貪財的目的才這麼做的,他們只是想讓自己的女兒在婚姻當中占據主動而已,這從彩禮帶過來這一點便能看得出來了。人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,考慮事情也自然不同,各有各的想法與態度。
總之不管怎麼說,有備無患都要比事到臨頭再想對策要有利得多,從這位女士的經歷便發現了,大家覺得呢?
—END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