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俗話說:「萬事有得必有失。」得與失就像小舟的兩支槳、馬車的兩個車輪,相輔相成。
佛家講:「捨得,捨得,有舍才有得。」失去是一種痛苦,但也是一種幸福。所以,喪失與收穫、追求與放棄,本就是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事情,我們應該以一種平和、樂觀的心態看待得失。
一個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,然而人的慾望卻是沒有底線的,什麼都不願意放棄的人,往往會被慾望沖昏了頭腦。
我們都會面臨很多的誘惑,不可能擁有一切美好的事物。學會放棄的人,才能過得更加輕鬆、自在。

有一個年輕人,很聰明,很想在各個方面都比自己身邊的人強,尤其想成為一名大學問家。可是,許多年過去了,各方面成績都不錯,學業卻沒有長進。他很苦惱,就去向一個大師求教。
大師說:「我們登山吧,到山頂你就知道該如何做了。」
那山上有許多晶瑩的小石頭,煞是迷人。每見到喜歡的石頭,大師就讓他裝進袋子裡背著,但很快他就吃不消了。
「大師,再背,別說到山頂了,恐怕連動也不能動了。」他疑惑地望著大師。是呀,那該怎麼辦呢?」大師問道,然後微微一笑:「該放下,不放下背著石頭咋能登山呢?」年輕人一愣,忽覺心中一亮,向大師道謝後走了。
之後他一心做學問,進步飛快。
經過大師的點撥,年輕人心中頓悟:如果要把所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悉數收入囊中,一旦遇到對自己最重要的東西,才發現自己已經無法承載。可見,人生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,就要沉下心來,學會捨棄一些對自己來說並不重要的東西,才能明確目標、集中精力、全力以赴地去追求自己認為最好的東西。

有舍才會有得。當你收穫了價值更大、更為重要的成果時,你會明白收穫的代價就是學會放棄。
時間是公平的,平等地給予了每個人每天24個小時。
然而,在同樣的時間內,每個人取得的成績差異卻很大。究其原因,對事情的取捨就是原因之一。
每個人都可以嘗試著把自己每天的日程表列出來,再看看每天在這些事情上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,很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。
原來,自己竟然在一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占用了如此多的時間。如果把這些寶貴的時間分配到重要的事情上來,我們可能會取得更好的成績。
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啟發,要放棄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。這裡的放棄是有選擇性、有目的性地放下一些事情,即所謂的捨得有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