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女人成家之後,會遇到一種有趣,又讓人心酸的現象,那就是嫁出去的姑娘,再次回到娘家時,就變成了客人。
即便雙親健在,女兒對老人的情愫依舊,但是彼此之間,卻會產生一種莫名的間隙,讓人感覺,嫁出去的女兒,儼然成了別人家的媳婦。
尤其在原生態的家庭中,哥嫂和爸媽一起生活,當小姑子回門的時候,彼此沒有血緣關係的姑嫂,兩者之間怎麼相處,是讓人值得玩味的事情。
如果說,嫂子通情達理,小姑子聰明乖巧,那麼對於小姑子來說,娘家依舊是自己溫暖的港灣,在婆家遇到了什麼煩心事兒,都可以回娘家傾訴。
相反的,如果小姑子無法和嫂子融洽相處,那麼自己的娘家,很容易變成傷心地;每每回門的時候,不僅會惹嫂子不開心,還會促使這一家的婆媳關係,變得尷尬起來。

01
彩禮錢,到底該歸誰來支配,隨著習俗的演變,許多人有不同的看法。大致看來,基本可以分為兩種分配的方式。
有的人認為,彩禮應該是即將結婚的小情侶,將來生活的資金,雙方家庭都沒有支配權,怎麼使用彩禮,應該由小夫妻說了算。
當然,也有的人會站在女方父母的角度,來決定彩禮的使用權,兩個老人好不容易將女兒撫養大,男方提供的彩禮,一方面說明男方對這份婚姻的態度,另一方面則是感恩女方雙親,多年對新媳婦的養育之恩。
而在實際生活中,雙方會根據彼此的情況,來決定彩禮怎麼使用。與此同時,也會因為彩禮支配權不夠明確,從而引發一些小矛盾。
比如說,今天分享的故事,就是因為小姑子出嫁之時,彩禮支配的問題,讓嫂子產生疑惑,繼而引發嫂子與小姑子之間的矛盾,至於誰是誰非,我們一起來看看吧。

還沒出嫁之前,讀者艷梅和嫂子趙娟關係還不錯,兩個人一起做家務,一起逛街看電影,在外人的眼裡,像一對姐妹兒一般。
艷梅的心目中,嫂子是一個長相端莊、心地善良的人,在嫁過來之後,不僅能與小姑子和睦相處,婆媳關係也頗為融洽。
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後,艷梅在媒婆的撮合下,經歷了十多次相親,才找到值得託付的人。當然,在小姑子忙著相親的時候,嫂子也沒有閒著,積極為艷梅把關,希望她嫁個好人家。
自己和老公的牽手,還是過了嫂子這一關之後,艷梅才願意跟他相處,進而走進婚姻的殿堂之中,結為了夫妻的關係。
可是,當艷梅嫁出去了,成為別人家的兒媳婦之後,帶著老公回門的時候,卻遭遇到了嫂子的冷遇;看著嫂子趙娟冷冰冰的面孔,艷梅是始料不及的。

02
趙娟態度的轉變,讓艷梅不明所以,她絞盡了腦汁,也沒能猜出其原因出來;最後,她索性開門見山,提出了自己的疑慮。
看著小姑子臉上的疑惑,嫂子也不再拐彎抹角,而是語氣凌厲的反問道:「帶走了彩禮錢,還好意思回門?」
聽了趙娟的話,艷梅瞬間明白了,原來嫂子是埋怨自己,在出嫁的時候,帶走了男方家出的彩禮錢。不過,當時帶走彩禮,並不是自己的決定,而是媽媽偏愛女兒,堅持讓艷梅帶走的。
在嫂子的質問下,艷梅又不好將責任推到媽媽的身上,唯恐說出來之後,讓婆媳之間產生矛盾出來,甚至讓婆媳關係變得劍拔弩張。
彩禮該由誰支配,其實在艷梅的心裡,也沒有一個定數,按照地方的習俗來看,彩禮怎麼使用,通常是由女方的爸媽來決定的。很顯然,嫂子早已對小姑子的彩禮錢虎視眈眈,當雞飛蛋打之後,對待艷梅的態度都轉變了。

對於女人來說,在出嫁之後,帶走了彩禮錢,是否好意思回門,並不是一個難回答的問題。不過,遇到一個不明事理的嫂子時,就另當別論了。
比如說讀者艷梅遇到的問題,就讓她倍覺尷尬,彩禮帶回婆家,變成了小兩口的財富,該怎麼支配這筆錢,似乎不能由自己說了算了。
畢竟,爸媽讓自己將彩禮錢拿回去,而老公一家人也領了這份情;現在,嫂子卻認為,彩禮錢應該由娘家支配,按照她的意思來說,這筆錢應該由兄嫂來使用。
其實,站在艷梅的角度來看,即便是自己的兄嫂,也沒有使用這筆彩禮的資格,只是嫂子單一的認為,如果彩禮歸了公婆,那麼自己和老公,便有繼承使用的權力。
原本有機會占為己有的東西,卻被小姑子帶回了婆家,或許是激怒趙娟的原因吧,所以,當小姑子回門的時候,她轉變了態度,甚至不惜撕破臉,將矛盾挑出來。

03
在傳統上,婆媳關係像是一道謎題一般,影響著許多人的生活,讓原本和諧的家庭氛圍,轉變成雞飛狗跳,讓心平氣和的家人,變得怒目而視。
其實,嫂子與小姑子的相處,矛盾又何嘗不是一觸即發呢?或許,因為不經意的一點小事情,就讓對方產生誤解,進而讓彼此的距離產生隔閡。

有時候,從局外人的角度上來看,親人之間的相處,真的沒有解不開的結,非要鬧到不可開交的地步,著實不應該。可是,誰又真的能夠從這些紅塵瑣事中走出來呢?或許,這種紛紛擾擾的氛圍,才是生活的主旋律吧。
因為彩禮的原因,讓原先和睦相處的姑嫂,之間劃出了鴻溝;當然,艷梅沒有因為嫂子態度的轉變,而將彩禮錢還給父母,而趙娟帶著對小姑子的誤解,內心常懷不快。
關於彩禮歸誰支配的問題,讓出嫁後的艷梅,沒有受到嫂子的待見,反而迎來了冷遇。因為小姑子帶走了彩禮,嫂子不僅沒有得到錢,也因此丟了心情,細想之下,吃虧的還是趙娟自己。